首页 >> 资讯

当代职场忙碌图鉴(下)-环球看热讯

2023-04-15 13:09:35来源: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

我们在《当代职场忙碌图鉴》(上)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互联网打工人、保洁员、主播以及政府基层干部对忙碌的不同理解,在这篇中,我们将继续看到不同人对忙碌的选择与思考。依然欢迎大家留下属于你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Editor

Summary

忙碌文化是职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处于不同领域或职业阶段,对于“是否选择忙碌”,以及“如何看待忙碌”做出的差异性回答,都可以直接反映每个人当下最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忙碌可能只是一种“麻木的真实感”,并不绝对代表高效或高薪。另一方面,忙碌对一个人的职场形象又有潜在的深刻影响,也是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中国职场中对这种文化的深度思考与管理经验依然有限,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与整体职场环境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最近也算忙。没什么特别原因,忙几乎就是常态,项目需求后脚踩着前脚跟,没有很大空闲,一般到晚六点后,大家就陆陆续续散了,忙的时候最少要晚上九点后,碰上更紧急的情况时间就无法估计,凌晨一两点是有的。

主动忙肯定是因为奖金啦,有奖励机制是最立竿见影的,对团队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说虽然除了公司老板,没人喜欢跟陀螺一样疯转,掉头发又伤身伤神,很需要空余时间去放松去生活,但下次择业我还是会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比,不论是钱还是技能。

当然也有其他情况,比如一项工作不需要与其他人协同等待、自己做完就可以转入下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快速做完;或者是某个工作内容里有一些挑战,也会忙起来主动应对;再或者是有一个好的上级,大家都很认可他;再加上团队和团队之间有时存在竞争,项目里的人都会更主动,开足马力完成工作。

我理想的忙碌状态是可以高效工作,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需求不明确的反复确认上,以及需求反复变动的返工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大家的产出肉眼可见的推进,人不会疲劳。反之,如果长期低效能加班,进度不紧张,团队里就会弥漫着疲劳懈怠的氛围,适时跟领导提出自己的看法通常也不奏效,只能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且过度忙碌的确会挤压一部分学新东西的时间,很棘手,多少会影响到以后能否跟上步子。

最近很忙,白天基本在开会,下午三四点开始正常工作,如果希望把工作做完,下班要八九点,如果想集中做完一两件事,要到十一二点,今年已经有两三次是凌晨两点下班。我的忙碌还因为我经常出去旅游,可以帮我充电。我的人生整体是一种忙的状态。休假多了,集中工作的时候就会忙。

我之前是在一个行业咨询公司,是个乙方。是时间节点推着我走。来这边变到甲方之后,我突然发现所有的活没有截止日期,手上有一堆进行中的项目,这两种忙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在逐渐适应这个节奏,设置优先级,白天时间琐碎,完成基础性工作,重要的事等到下班安静的时候完成。实在累得不行,我会喝咖啡加喝红牛,在工作场合我会“打鸡血”, 之后再摊在家里,周末补觉,10 点就睡。

大部分同事其实不怎么加班。我发现不加班的人就是不加班,加班的人会一直加。准时下班小队会说“不好意思,我就是做不完”后下班。加班小队的人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越能干的人干的活越多。

我会主动选择忙,因为工作在我心里有更重要的位置,为此我愿意付出很多。我们属于销售部门,相比其他会更看重结果。而且就销售本身而言,结果会与跑更多市场等行为成正比。老板也知道我们这些经常加班的人很辛苦,年底会给一些奖励。

现在我也特别怕会卷到别人,所以周末会正常休息,完全不上班,也不开电脑,我们有类似规则。

我最近换了工作,从初创公司的职能岗位换到了相对稳定的企业。现在偶尔加会班,忙时也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躺平”状态。不过我很清楚自己在忙什么,每件事都有意义,而且加班比较规律,脱离了之前的内卷和内耗,满分10分的话,可以给现在的状态打6到7分。

之前我的工作更多需要给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维护人际关系,换工作后氛围有了很大改变。适应了新环境我只用了一周左右,现在简单的人际关系让我可以直接说出想法,不方便加班时积极沟通,下班后完全拥有自己的时间,同事间的相处也很舒服。这些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

尽管收入下降到了之前的近五分之一,我现在的幸福感依然很强,并不后悔主动做出这个选择

我忙碌主要是因为甲方的时间要求。我的客户一般有杂志社、商业公司、出版社和个人定制,时间要求的严格度从前向后依次递减。

插画界倪传婧大神有言:做插画师,画好、准时和沟通。三者能居其二就能吃这碗饭。我不敢自夸,改稿时也不能毫无怨言,所以准时就不敢不坚守。几家客户截稿期近时,就会比较忙。

我理想的忙碌状态是从中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像弗洛伊德说的,创造是缓解文明焦虑症的一种方式。如果工作中可以展示个人风格,忙碌就不再是机械重复,而是一次恶作剧反抗。这样对待繁重工作结果往往都会不错,有时神光就产生于此。

画插画应该是我余生事业了,如果有下一次择业,一定是因为插画市场已经支撑不了我生计,但我还是会继续创作,那就要找另一个行业来养我和插画,一定越不忙越好,不能影响我的副业。

我理想的忙碌状态是有明确目标、过程上有值得分享的点、 最终实现目标有成就感并收获认同感。而且适当忙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并在同事、领导心中树立工作为导向的人设。

但是动辄超负荷忙碌,可能更容易让人心理崩溃,陷到付出和收获不对等的自我怀疑陷阱,还可能导致领导质疑你工作效率的同时,依然不断给你增加工作量。陷入类似被动忙碌时,我会给工作分类,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或紧急程度,并参考这件事能否写进 OKR 来排序。过于忙碌时,我就要设置一个锚点,比如回家或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强制自己停下来。

未来如果碰到一个公司上来就问能不能“996”,我会直接去掉这个选项。

廖琦菁 时青靖 李全伟 刘隽 孙燕 瞿中华 程明霞|访

孙燕 刘隽 | 编辑

王一冰|公众号文章编辑

本文选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23年4月刊,原文请参照《当代职场忙碌图鉴》一文

活动预告

相关阅读

本文版权归属《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投稿、商务合作、转载请发邮件至

yibingwang@caijing.com.cn

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