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
一季度,带动山东经济前行的主要是工业、外贸和固投。
工业数据比较抢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较去年全年、今年1-2月分别提升0.8和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二产能达到5.1%的增速,工业是不折不扣的“压舱石”。而且,工业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房地产的依赖。
二产包括工业、采掘业,以及以房地产为主的建筑业。
山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而增量较大的江苏,房地产下滑的幅度,远低于山东,仅下降1.6%。浙江更是保持了正增长,增幅为1.6%。
从这一视角看,山东二产的增幅,还是具有相当含金量的。起码在曾经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失速之后,稳定住了局面。
要知道,在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山东房地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占山东GDP的5.4%,这还不算带动的其他产业。
经济强省中,广东的二产数据比较惨淡。不仅房地产投资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0.90万亿,同比只增长1.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而采矿业下降11.9%。
2
外贸是山东的第二个动力源。
数据显示,全省出口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12.3%的高速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同时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
青岛港是山东外贸活跃的一个缩影。
今年前两个月,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06亿吨,同比增长4.6%,排名全国第四;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18万标箱,同比增长12.3%,排名上升一位,跻身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
集装箱吞吐量,主要是散货,一般出口商品均算在内,是最能体现进出口质量的指标。
第三个引擎是固定资产投资,这也是很多地方采取的“稳经济”手段。
山东将资金主要投向了三个方向: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8%,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长11.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8.6%;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2.0%,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8.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大手笔,还是制造业的投入,都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由此也能看出,山东未来的增速,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3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经济省份中,山东最弱的一项当属三产,也就是服务业。
广东一季度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产:增加值17997.83亿元,增幅达5.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量超过1300亿。疫情之后,服务业发达的广东,复苏非常明显。
浙江的服务业同样增势强劲,达到900多亿,比山东高出400多亿。浙江一季度增加值比山东高500亿,主要来自服务业的贡献。
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一季度数据中,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可是,2022年一季度,山东的二产增加值为7909.6亿元,今年为7878亿元,少了约31亿元。而浙江,则是增加了86亿元。
这其中,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是,除了规上工业之外,山东中小企业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拉低了整体的增加值。
二是,计算方法不同,山东是按不变价格计算,浙江是按可变价格计算GDP。
三是,房地产业的不同境遇。
4
要在区域竞速中保持优势,未来山东应进一步“扬长补短”。
扬长,是继续做工业的文章,坚定推进转型升级。山东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
而山东产业结构具有“大象经济”的显著特点,“大象经济”转身可能不会那么快,但迈向高端化、智能化要坚持下去。
补短,一是基于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工业互联网,这两年的“存在感”有所降低,问题出在哪,应有所反思。
另一方面,则要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契机,努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多地的事实证明,民企在新产业上的活力与敏锐度要更强。
再往大里看,广东、江苏、浙江经济发达,无一不是民企发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