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光伏产业链因供需失衡又重回“拥硅为王”的阶段,上游硅料一度火箭式地窜升到30万元/吨的天价。价格暴涨给市场带来了不安和焦虑的同时,终端需求也呈现疲软状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作为市值唯一曾破5000亿元的光伏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自去年6月底开始股价一路下跌。
4月27日晚,隆基晒出了2022全年和2023一季度的成绩单。除了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外,素有“光伏茅”之称的光伏巨头,盈利能力和出货增速受到了市场质疑。截至发稿,隆基市值已降至2644亿元,市值蒸发了2000多亿元。
那么,一贯在技术和产品上保持创新,并具备行业领先性的隆基,为什么过去一年在业绩上表现黯淡?今年一季度市场需求被激活,利润率为何被同行反超?2023年怎样破局,预期如何,都是隆基需要直面回答的问题。
稳健策略严重失误
按照过往装机惯例,一季度本是光伏行业的传统装机淡季,组件厂商业绩上却集体迎来了不多见的“小阳春”。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3.66GW,同比大增155%,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GW,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GW,分别占比46%和54%。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虎嗅,国内组件市场在今年2月末由于硅料价格下行,市场再度被激活,招投标项目的密集度明显增加,行业正在从去年上游产能不足和下游需求旺盛的错配关系中,得到了自我疏解。
硅料新增产能的大规模释放,是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回归理性的关键因素。尽管今年1月和2月,硅料价格还出现了短暂的波动,一度从18万元/吨反弹至24万元/吨以上,但随着3月新产能的释放,硅料价格在3月中旬出现回落,之后也将步入较长的下行周期,进一步刺激电站市场的需求放量。
根据财报,隆基一季度贡献的营收达28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2.35%;净利润达到了36.37亿元,同比提高36.55%,组件一体化毛利率在19%左右。
但即便是在行业“小阳春”下,隆基在净利润方面的增速表现不及同期公布季报的其他光伏组件厂商。例如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16.58亿元和17.6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4%、313%和225%。
隆基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会上表示,一季度,在行业产业链价格变动背景下,隆基因为自身有很大规模的硅片数量,采取了稳健的应对策略。但他坦言,“回头看,稳健的策略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隆基1月和2月的外销硅片几乎没有盈利。”
而在去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隆基各个环节的利润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下滑。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公司不想为了降本去牺牲组件产品的转化效率和可靠性,因此在2022年选择承担部分成本压力来保证产品质量。
毛利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根据年报,隆基总体毛利率下降至15.38%,同比减少4.84%。其中,硅片及硅棒的成本同比增长了1.55倍至314.69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9.93%至17.62%。最为主要的组件及电池环节,毛利率也同比减少了3.41%达13.65%。
所幸,隆基用产品保住了规模优势,以46.08GW的组件出货量蝉联三次全球第一,营业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了60.03%。
第三方光伏资讯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目前已降至1.67元/瓦到1.7元/瓦的区间,较2022年11月的价格高点下降了约15%。供应放量之下,硅料目前每吨价格约17.4万元到18.3万元,较2022年末高点下降约40%。
不过,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弥补光伏组件价格下降,对组件厂商的利润带来的伤害。
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虎嗅,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刺激需求增长,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的市场想象空间将更为广阔。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预计达到280GW到330GW,同比增长两到四成。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光伏市场,预计新增装机达95GW到120GW,同比最高增四成。
钟宝申在业绩会上表示,全球组件需求预计在2025年必会达到500GW以上。以目前在全球积累的战略客户和渠道客户资源来看,他认为能够支撑隆基在今年拿下85GW的组件订单。如果再加上单晶硅片130GW的出货量目标,隆基全年营收要超过1600亿元。
靠单一技术和市场赢不了
作为行业龙头,必须要保证技术壁垒足够高,才能抵御同行的竞争。
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71.41 亿元,为组件厂商最高,占营收比重的5.54%。
在电池组件的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其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HPBC新型电池技术导入大规模商业化量产,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而基于HPBC 的Hi-MO 6组件产品转换效率最高可达 23.2%。
HPBC(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是隆基在2022年11月发布的新型光伏电池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电池正面无栅线,因此转换效率要比PERC和TOPCon更具优势。隆基公布的叠加氢钝化技术的PRO版电池,效率超过25.3%,标准版量产效率也突破了25%。
但HPBC作为隆基已经喊了三年的创新技术路线,在前期工程化方面遇到了困难。
原定于去年9月在隆基西咸乐叶工厂正式投产的HPBC项目,由于从电池到组件都是全新的技术路线和工艺,导致产出不达预期在进度上出现了延迟。钟宝申表示,自己2月份去了一趟欧洲调研发现,市场对这款产品非常期待,希望能让产品尽快交付。
钟宝申补充,经过了一季度的大量调整,该产线在3月末“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从4月份起恢复正常,组件封装目前已处于正常满产状态。围绕这一核心技术,隆基后续将进一步衍生出面向不同场景的产品。钟宝申预计,HPBC产品今年在组件总销量中能够占到15%到20%。
此外,隆基的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曾在2022年创下了中国太阳能电池的记录。对于叠层技术的最新进展,钟宝申表示,目前在该技术路线上达到的效率纪录已经超过去年29.55%的效率,但叠层要走向量产仍需克服不少技术难点,一是钙钛矿的稳定性问题,二是钙钛矿本身的生产技术完整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曾因无法实现26%到27%的最高转换效率,被隆基总裁李振国否定的N型TOPCon,却又变成隆基口中很早布局、如今大幅领先于行业的技术之一。2021年发布了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Hi-MON组件。而今年,隆基要在电池环节扩产方面拥护这一技术路线。
按照钟宝申的说法:“市场上有很多TOPCON产能,但是真的能把组件功率做到575W以上的很少,多数是565左右,”而隆基两三年前就对TOPCON拥有了完整技术储备,并计划在8月份开始产线调试,最终于鄂尔多斯完成电池扩产。
或许,隆基借此向行业传达,“一种光伏板打天下”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打造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隆基以此构建的竞争优势,要比大多数光伏企业战略押注某一种技术路线胜率更大。
当然,眼下光伏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想要稳操胜券不能只“卷”技术和产品,还要把产业链生产和运营作为一种能力,向全球输出。截至目前,隆基在马来西亚和越南拥有2个生产基地,布局东南亚硅片产能4.1GW、电池片产能7.5GW、组件产能11GW。
在业绩会上,钟宝申表示国际贸易对光伏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全球光伏的主要市场是中国、美国、印度和欧盟。“全球的分散制造目前已经形成,未来也是趋势。”因此针对海外市场,隆基未来必将加大对全球先进产能的投资布局。
今年3月,隆基首次在美国和当地企业合资成立了一家5GW的组件厂,预计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投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此前告诉虎嗅,到发达国家设厂,有利于促进中国光伏企业的由大到强。而中国的光伏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要在美国市场有所作为。
对于盈利性,钟宝申透露,美国市场每瓦的盈利“差不多是其他市场的10倍”,现阶段只要能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盈利能力一定会客户让非常满意。而摆在隆基眼前的是,如何解决美国市场潜在的贸易风险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