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文史旅”融合, 我国首部镇域人文地图集亮相金山亭林_看热讯

2023-05-06 18:29:30来源:文汇报


(资料图片)

近日,由金山区亭林镇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与地理科学学院、地图研究所共同编纂的《亭林人文地图》由中华地图学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聚焦单一乡镇的人文类专题地图集的开创之作,为亭林“文—史—旅”的时空融合演绎提供了新视角。

发扬和传承“江南文化”的重要探索

亭林镇是金山区“亭卫—亭枫”两大黄金发展轴的交汇之地与工业重镇,也是金山连接上海市中心的“北大门”。同时,亭林历史悠久,是上海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东吴名相顾雍故里,南朝梁陈间历史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亦闲居于此。进入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35远景规划”中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我们想通过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发扬和传承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深化亭林文化品牌建设,展现‘人文重镇’的价值内涵。”金山区亭林镇党委书记刘雪峰表示。

2019年亭林镇党委、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筹建“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亭林基地”,持续推进“亭林人文地图”等特色文化项目的探索和“落地”。202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图研究所李山副教授和唐曦教授领衔启动《亭林人文地图》编纂项目,尝试通过新的媒介形式系统解说亭林的文化基因与现代风采,使图集成为记录亭林古往今来的“一部史料”、适宜多种情景的“一扇窗口”和辅助政企决策的“一张蓝图”,助力亭林镇实现从“江南文化故地”向“江南文化高地”的品质嬗变。图集的出版亮相,标志着亭林镇与华东师范大学地校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是引智服务地方发展的又一项代表性成果。

镇域人文图集的创新突破

“作为我国乡镇尺度人文类专题地图集的开创之作,《亭林人文地图》在编制过程中面临多方面挑战,亟待创新突破。”主编李山认为,主要困难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纲框架缺乏经验参照,需要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全新地图叙事体系;二是需要通过专题研究,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梳理出可资利用的制图信息资源;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典型场景、故事传说等所涉及的大量非空间信息,需要与空间要素实现有效的协同融合设计。为此,编制团队多地走访调研,尝试从宽、窄、中多层次视角进行叙事意象梳理、区域禀赋分析、目标需求识别和主题分解演绎。

图集在内容大纲、形式表达及其叙事衔接的融合设计上着力谋求可能的创新,通过“地图集”与“一张图”的详略配合,为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亭林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就大纲编排而言,拓展了镇域人文地图集的架构方式——鲜明的叙事主题、自恰的图组逻辑、分层的写意写实(图组写意而图幅写实);就形式表达而言,丰富了镇域人文地图集的可视化手法——叙事结构的视觉响应、多元空间的综合整合与虚实要素的符号协同。而活页式的封套装帧方式,给予不同阅读主体更多切入点,也便于内容的延伸、更新和续编。“在有限载体上凝练表达镇域空间尺度丰富的文、史、旅多元主题无疑也是一项学术试验,期待《亭林人文地图》为同类作品的设计提供可能的示范”,华东师范大学地图研究所副所长唐曦如是说。

感受浦南重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介绍,《亭林人文地图》以“凤栖梧桐松隐鹤·云间亭林不思归”为隐喻主旨,构建“感受江南”“安身立命”“重拾乡愁”“拥抱金山”等4个图组的叙事线索,渐进式演绎亭林“自然优渥(基础)—人文昌盛(历史)—乡愁浓郁(传承)—城镇繁荣(发展)”的内在逻辑。成果最终呈现15个图幅30个页面的专题时空信息图示,在内容上清晰阐释了亭林镇宜居宜业的江南自然人文背景、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影响,以及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4个图组中,“在亭林·感受江南”图组通过自然江南、人文江南、方言土语、小桥流水等4个图幅,自下而上地呈现亭林江南文化的自然基础、历史底蕴和典型景观。“在亭林·安身立命”图组通过文化遗址、古镇遗韵、凤栖梧桐、名传四方等4个图幅,由古及今、以点带面地呈现亭林适宜人居的遗存见证、代表人物和后世影响。“在亭林·重拾乡愁”图组通过非遗传承、舌尖记忆、文创工艺、美丽乡村等4个图幅,以小见大地呈现亭林生活积淀的精湛技艺、传统美食和乡韵乡愁。“在亭林·拥抱金山”图组通过历史亭林、现代亭林和展望亭林等3个图幅,古今照应地呈现亭林勇毅前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刘雪峰表示:“《亭林人文地图》的出版是亭林人文传承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亭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并深化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力争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朝着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作者:薄小波编辑:徐晶卉责任编辑:戎兵*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相关新闻